建設工程教育網(wǎng) > 專(zhuān)業(yè)資料 > 施工組織 > 水利水電 > 正文
2012-09-18 14:19 建設工程教育網(wǎng)整理 【大 中 小】【打印】【我要糾錯】
工程概況
某水庫位于某縣縣城西南約24km的某河中游出山口處,為一段攔河式水庫。河水流向由南向北。水庫北距315國道約17km,有瀝青路面公路與國道相連,往東和市約200km,交通便利。地理坐標為東經(jīng)78°08′,北緯37°26′。
工程規模與工程布置
某水庫設計總庫容2180萬(wàn)m3,控制灌溉面積30萬(wàn)畝。水庫最大壩高27m,大壩全長(cháng)1725m.工程主要由大壩、放水涵洞,壩后排水渠、溢洪道等建筑物組成。某水庫為Ⅲ等中型水庫。下游坡比1:4,為堆石護坡。東壩長(cháng)77m,西壩長(cháng)1573m,壩頂總長(cháng)2350m.
放水涵洞:放水涵洞為三孔鋼筋混凝土結構矩形涵洞,涵洞閘底板高程1643m,每孔口尺寸:1.5×1.8m,涵洞長(cháng)128m.設計流量36 m3/s,校核流量45 m3/s.
上游河道兩座排洪建筑物:水庫上游36km處河道左岸有依卡之排洪閘,排洪閘流量50 m3/s,排入戈壁灘排洪溝,其河道上有5孔攔河閘,水庫上游24km處道左岸有布爾吉格得排洪堰,排洪流量70 m3/s.
水庫除險加固內容
。1)壩基防滲:東壩0+200~西壩0+950段壩基采取垂直防滲,垂直防滲位置布置在上游坡1643m高程,即墻頂高程為1643m,墻底穿過(guò)壩基漂卵石層,并深入相對不透水層。垂直防滲采用槽孔砼強防滲,墻體厚度0.6m,垂直防滲深度:16.7~5.3m.
。2)壩體護坡防滲:東壩0+500~西壩1+350段護坡采取一布一膜防滲,由壩坡腳防滲至壩頂1670m處。
。3)新建水庫泄洪閘:在西壩1+250處新建水庫泄洪閘一座,閘底板高程1663.8m,閘寬10m.設計流量110 m3/s,校核流量170 m3/s.
。4)放水涵洞及消力池補強加固,更換工作閘啟閉機3臺,噸位為75t.
。5)工程共需4套(扇)啟閉機及鋼閘門(mén)。其中新建溢洪道共需1套卷?yè)P式啟閉機1臺,噸位為2×25t.弧形鋼閘門(mén)1扇,尺寸為10×4.3m,水庫放水涵閘需更換工作鋼閘門(mén)3扇,尺寸1.5×1.8m,更換3臺螺桿式啟閉機,噸位75t.
水文氣象
某水庫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,四季分明,晝夜溫差大,降雨稀少,蒸發(fā)量大。多年平均氣溫11.8℃,極端最高氣溫41℃,極端最低氣溫-22.9℃。
工程地質(zhì)條件
壩址區地層較為簡(jiǎn)單,僅有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層分布。上三層地層為礫巖、砂巖、泥巖組成,厚度為3.5~6m.礫巖孔隙充填不密實(shí),膠結較差,主要分布在河谷右岸及壩址區泥巖下面。泥巖為厚層狀,局部相變?yōu)樯皫r。砂巖為泥質(zhì)膠結,局部含礫,主要為礫巖、泥巖的夾層。第三系地層為水庫壩基下的相對不透水層。
第四系地層主要為砂卵石、粉土和粉砂組成,主要分布在河谷左岸及現代河床中,厚度為6~22m,為水庫壩基下的中、強透水層。樁號西0+100~0+800壩體直接座落在砂卵石層上,壩基為單層結構;其他壩段壩基為上層粉土下層砂卵石的雙層結構
壩基第四系地層中有孔隙潛水,從壩頂以下地下水埋深0~4.5m.其下有一層第三系泥巖、礫巖構成的不透水底板,隔水層下為承壓水,水頭較小,庫水與承壓水無(wú)直接聯(lián)系,承壓水對大壩安全無(wú)影響。
溢洪道沿線(xiàn)地層分布均勻,穩定,地質(zhì)條件良好,由于勘測期間,水庫水位持續下降,地下水位有一定變化,估計水庫在高水位期,地下水變幅在0.8~1.0m左右水位埋深最高可達2.5m左右,對工程施工有一定影響,在采取相應處理措施情況下,適宜工程建設。
……
詳情請下載附件: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
1、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(lái)源:建設工程教育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(wǎng)所有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且必須注明“來(lái)源:建設工程教育網(wǎng)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2、本網(wǎng)部分資料為網(wǎng)上搜集轉載,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。對于本網(wǎng)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(wèn)題的,請作者與本網(wǎng)站聯(lián)系,本網(wǎng)站核實(shí)確認后會(huì )盡快予以處理。
本網(wǎng)轉載之作品,并不意味著(zhù)認同該作品的觀(guān)點(diǎn)或真實(shí)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(gè)人轉載使用,請與著(zhù)作權人聯(lián)系,并自負法律責任。
3、本網(wǎng)站歡迎積極投稿。